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章 远方(2 / 2)




“我家才严重呢~房子毁了大半,家里人还受伤了~”



“毁了大半啊。”



“几乎全没了。我家门口还贴着黄色告示,写着什么‘前方危险请勿入内’哦~”



“那你现在住哪儿?”



“市民中心。已经当作临时避难所了~”



“学校怎么样了?我听说暂时停课了。”



“已经复课了,只上半天~”



“镇子一时半会儿不能恢复了吧。”



“又破,又脏,不想再住在这样的地方啊~”



“那你想去哪里?”



“夏威夷。”



“想法真老土。”



“那就澳大利亚。”



“温暖的地方吗?”



“对,温暖的地方,多好,能发~发呆~”



看着舞无所谓的态度,我渐渐不相信她是那种加害我的人。当时参加剥魔的人大部分在家庭里也是好丈夫、好妻子、好孩子。可这些普通人因为一点小事却参与了集团暴力,这感觉一言难尽。她又聊了一些废话后离开了。



村山舞想去夏威夷或是澳大利亚,果然还是南方。现代日本人对南国总抱有一种乐园幻想。



十九世纪的西欧人,对南国也抱有一种乐园幻想。而众多灌输乐园意象的作家之一,皮埃尔·洛蒂(Pierre Loti)曾说过:



——Colony(殖民地)一词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是何等振奋人心,宛如拥有魔力!



和高更同时留在马提尼克岛上的小泉八云曾说:



——在这个行将就木的星球上,只有热带生机盎然。这里正是神的领土。



而现在,谁还认为热带是神的领土呢?谁还能从热带的Colony中听出魔力呢?又是谁将“去远方”里的“远方”定义成热带呢?



所以,月亮呢?



事实上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看来,Colony能够联想到的已经不是南海的殖民地,而是Space Colony,即宇宙殖民地了吧。



对……正因为此,她才说自己想去月亮。她的“远方”,是月亮。



诺瓦利斯追寻蓝色的花,她追寻月亮。



当然神的土地,宛如饱含魔力的地方,还有远方,在热带生活——比如像村山舞那样——人们毫不介意。



但她不同。她想去月亮。



她是绝对零度的少女,江留美丽。



美术馆崩塌时,我和美丽一同落下,之后——差贺医生来了。



我被送进差贺诊所。



他对我说很快就能出院了,复健进行得颇为顺利。



那天在大门家的院子里,差贺和京香被视为我的同伙,被暴徒绑在树上。天地异变开始时他们只能以那种姿态,眼睁睁地看着大门宅邸在眼前倒掉。听说本馆好像沉入湖底般变形坍塌,自不用说储物房被轻松毁坏,甚至那处受诅咒的偏宅也未能幸免,转瞬间灰飞烟灭。虽然钢筋水泥十分坚固,但好像地基相当脆弱。他们直到第二天被隔壁家主妇发现前,一直被绑在树上。



不二男来了。好久不见。



他说了一会儿自己的近况后说道:“都结束了,琢磨君。”



“什么?”



“全部事件。”



“啊啊……”



天使与恶魔的事件,在这层意义上,事件确实结束了。恐怕他的意图完全是另外一层意思,但终究落幕了。



不二男一面用手指着额头上包裹着的白色绷带,一面说:



“琢磨君,你的脸色好了很多。”



“恢复了。但镇子却一片狼借。”



“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哦。但对你来说没准是好事。现在镇上的人都忙成一锅粥,没人顾得到你,而视你为眼中钉的那帮人,几乎都死绝了。”



“因为镇长死了啊。”



“镇议会都炸了锅了。现在他们正为要不要求助县里或国家下拨救济金吵得不可开交。”



我顿了一下。



“我要离开这个镇子了。我爷爷那边好像愿意接受我了。”不二男张着嘴,呆了一阵。



“这不是很好吗?真的,一切都结束了。”



“结束了。”



短暂沉默后,不二男一脸客气地打破沉默。



“很抱歉在你伤口上撒盐,但能不能请你回答我一个之前来看望你都没说出口的问题?”



“什么啊?”



“呃……就是那个。”



“啊啊,那个啊。”



“现在能说了吗?我看你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是身体恢复了。”



“那内心呢?”



“还留有严重的创伤。”



“也是啊,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那时候,在美术馆三楼。”当时我和美丽滚落在地板上时,我看见了展厅的圆柱,那里有个矩形洞口。



“秘密房间里有什么?藏着什么东西?你看见了什么?”



“很可怕的东西。”



“恶魔吗?”



“是冰冻的恶魔吗?是不是撒旦?”



我闭上眼,那日的影像又一帧一帧地复苏了。秘密房间里,是一片超乎想象的光景。



睁开眼,不二男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我。“琢磨君,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将那半句话挤了出来。



不二男的嘴哗地大张着,不久惊愕的表情便占领了整个面颊。



诺瓦利斯(1772年5月2日-1801年3月25日,享年28岁),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Georg Philipp Friedrich Freiherr von Hardenberg),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又名《夜颂》1800)、《圣歌》(1799),他写过长篇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象征,非常著名。他也因此被誉为“蓝花诗人”。​​​​​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其代表作为《白鲸》。​​​​​



皮埃尔·洛蒂(1850-1923),原名路易·马里·于里安·维欧,法国航海家,小说家,代表作有《冰岛渔夫》《菊子夫人》。​​​​​



小泉八云(Koizumi Yakumo),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m,1850-1904),写过不少向西方介绍日本和日本文化的书,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日本通,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怪谈》《来自东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