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269节(1 / 2)





  彭犀于是出列,开始向大家泛泛说一说规矩。

  一是安排把从雍邑到各地的道路打通。原本做的是主干道,即京师通雍邑的驰道陆路,以及雍邑往前的运河水路。现在要做的是拓宽、修整雍邑与周边府县的官道。雍邑在前朝时就是个副都,本有官道的底子,但是有些已经破损荒废了。更因现在的雍邑是迁离旧址新建的,几条官道的最后一段需要改线。

  彭犀说:“明日工部、户部与所涉府县,会同敝相府士曹,详议规程。”

  然后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开垦出来的荒地的统计和管理。彭犀道:“雍邑新设,尚无本地豪强,迁徙之人却多有结伴聚族同行而来的,要严查户口、土地,不可使的隐户、隐田。要抑制兼并。”

  这事儿也得要雍邑的官员与有经验的“附近相关府县”官员取取经。余盛听到这里,将胸脯一挺,很有点自豪感。

  彭犀接着又说了第三条:“要明法令!”雍邑新建,什么人都有,如果从一开始就放羊,怕要成个贼窝了,公孙佳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李存中就被特别点头,李存中双耳通红,出列拱手:“必不辱命!”

  彭犀的第四条,说的是学校,容泓听到这里一个哆嗦把腰挺直了。他给哥哥写了信,容尚书回信把他骂了一顿,骂他多管闲事。其中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别找死!雍邑她原本想拿来干嘛的咱们另说,京城这事儿大家都争红眼了,雍邑是个后手。咱们得借雍邑留个活口,想活,就别讲臭规矩了。如果哥哥我在京城失败了,起码你在雍邑还有公孙佳能护着。她能护住你,并不是凭的你那些臭规矩,恰恰是因为她重实用。

  公孙佳是什么人呢?她起家靠的是军功,刀口舔血的人,只看什么样能活命,是不管你那些臭规矩的。因为不讲究实效只玩花头,战场上就是个死!咱们现在虽然不是顶盔贯甲,与周廷他们其实也是在肉搏了,懂?她要用谁,肯定想得比你明白。而且赵锦也不是一般人呐,你还是太年轻!前朝后宫里能囫囵个儿出来,还能好好活到现在的,都不是凡人。

  容泓被大哥又骂了一封信,愈发不敢怠慢。更兼这学校也是他喜爱的,听得尤其仔细。

  彭犀说的是:“第一要选拔良材,县、府层层考试……”

  听到“考试”余盛就来精神了,嘿!这个他熟啊!他懂得可多了呢!接下来的话余盛都没听得太明白了。反正彭犀接下来说的军事、武备问题他也是不懂的,彭犀都没提太仔细,只点了几个人,让他们明天跟公孙佳直接讨论。

  等彭犀说完了大致的规矩,所有人心里都有底了,再看看身边的同僚们,也更有了些亲切之感。有些事情不是自己一个衙门就能办的,比如容泓要办学,他也得要钱,那就得跟户部打交道。户部如果不好相处,他得跟相府里的人磨个牙,让他们从中调解。

  一时之间,人人互相打量,看同僚都像看肥羊。

  公孙佳留大家吃了一餐饭之后,就让所有人:“各安本份,忙去吧。”

  ~~~~~~~~~~~~~~

  余盛也不敢怠慢,先跑去开了个规划官道、运河的会,与各县府就官道的走向问题吵了一个下午,直吵到太阳落山,行宫要落钥赶人了才被赶出来。问题是他挑的头,他比这些“老古董”稍微多懂那么一点点“要想富先修路”的精神,官道一般是官府、官军在用,拉动经济的作用还是有的,不过不太像后世的公路那么的立竿见影。码头就不一样了!运河码头可是很容易带来机会的!

  他就想,能不能把这个线路稍微动一下?他想这么干,老官油子们顿时也开窍,就吵吧!因为修官道朝廷也是有部分拨款的,怎么拿、怎么占,也都有门道。

  吵了半天没吵出结果来,接下来谁修哪一段、工程标准、出多少人、多少钱粮之类就更没法落实了。

  余盛吵了半天的假,神清气爽,全不似在政事堂里的鸡崽样,同僚们不由对他刮目相看:原以为是个攀裙带的纨绔,不想真有些本事。

  余盛不知道自己在同僚心中的评价已然改变,开开心心地跑去公孙佳那儿又蹭饭去了。

  公孙佳看到外甥就先笑了。

  她把大外甥薅过来,确实是有公事要商谈。当然,突然良心发现了,觉得大外甥太苦了,适合拿过来让大长公主给他养胖一点的私心也是有的。

  大外甥看着喜庆,是个解颐客,有他在身边不管是气是笑心情都会变好,那也是个原因。

  这不,傻孩子一露脸,她就先开心了:“去换了衣裳来吃饭。”

  余盛一蹦两尺高,跑去换了衣服,又飞快地回来蹭饭。小姨妈家的饭,好吃!

  大长公主以前对余盛这个晚辈并不特别关注,她儿孙又多,余盛的亲娘乔灵蕙来历又有点小尴尬,余盛也不够机灵。不过眼前孩子少,余盛又确实有点意思,公孙佳还看重他,大长公主也是越看他越顺眼了:“慢点儿吃,胃都吃坏了!你太公他们当年打仗饥一顿饱一顿的,吃得就快,到老了可吃苦头了。”

  “唔唔。”余盛一边点头一边啃着条羊腿,吃得两手油。与认识里的“贵族风范”并不一样,这些人也不是所有的饭菜都让人切好了送嘴里的。有时候也下手。遇到不讲究的,吃相更是豪放。

  公孙佳则是属于比较细致的,元铮给她把烤肉一片一片从羊腿上片下来,她才动筷子。吃了几口偏头跟元铮咬耳朵:“你自己也吃呀,我吃得少,足够啦。”看元铮吃了,才转过头去对挤眉弄眼的余盛说:“你与他们争吵的事我知道啦,重新规划就是,也不要只顾你那一亩三分地,眼睛要看得广些。”

  “嗯嗯。”

  “等定了下来,你也不要先急着走,陪我住几天。”

  “好!”余盛一口答应,也不问原因。公孙佳看他这个样子,又憨又怂还挺逗,又笑了。

  大外甥是公孙佳教养的第一个孩子,感情也深一点,对大外甥的栽培计划也更详尽。她计划大外甥三年县令期满就给搞到雍邑来,也想带着余盛熟悉熟悉环境,让余盛与雍邑的官员们认识认识,带着余盛把这路关系给打通了。

  现在做雍邑留守,余盛还不够格,不过把雍邑分为两县,让余盛掌管其中之一是她一句话的事儿。级别的关系,雍邑城分作的这两县比普通县的等级更高,余盛品级上也是升了一级。既是对姐姐有了交待,接下来再给余盛升一级执掌一府,也有个台阶不显得突兀了。

  余盛好吃好睡,回来接着与同僚们吵架。足足吵了十天,才把新的路线、各地要出的人丁钱粮等分配吵完。接下来的事就是公孙佳与京城那里打官司,这个她办得很有经验了。方案送上去五天之后,京城就来了回复——可。

  得到了回复,雍邑这边就要着手准备动工了。各府县官员陆续回去,余盛就还留在公孙佳的身边。他很喜欢跟在小姨妈的身边,因为可以见到许多名人,比如赵锦,就跟课本上画的不一样,跟电视剧里演的也不一样。

  他还对赵锦身边一对青年男女很好奇,有小姨妈在,他胆子就很大,很正式地询问了:“不知这二位是?”

  赵锦大方地告诉他:“小女与犬子。”

  余盛也像模像样地与这两人见礼,苏谦与苏逊对余盛也充满了好奇,都是年轻人,形状却是完全不同的。赵锦看在眼里,见自己儿子白白净净,余盛皮肤微黑,余盛傻在面上,自己儿子傻在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得让他俩交个朋友。

  苏逊的傻不是脑子笨,也不是天性愚蠢,而是一种不通世事,不知人间疾苦。赵锦想余盛是做地方官的,便建议公孙佳:“趁着天气还没太热,出去走走一看看田间。下官以前做的是内廷女官,内里行事上手虽快,庶务还需从头修习。正好小郎君谙于庶务,可为下官的师傅了。”

  余盛吓了一跳:“不敢不敢,你很厉害的!想知道什么只管问就是了。”

  公孙佳摇头,就没见过这么憨的。

  赵锦却高兴,带着儿女跟余盛一起出城去。公孙佳怕蠢外甥被赵锦给卖了,也带上元铮、彭犀等人,换了身朴素的衣服一同去。

  余盛还是傻呵呵的,他喜欢雍邑。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小姨妈,做事就是与人不同。他乐呵呵地想跟小姨妈显摆,田垄怎么样的,分地怎么分。还指出了:“他们这界不对,阿姨您看,这里是走水渠的,虽然是平原,还是有点坡度的,这地歪了,以后肯定得争水,不如趁着地还没开熟就把地界划好了。”

  两手一提裤腿就蹲下来跟老农闲唠:“一亩收几石呀?哎哟,那不算多,还得再耕几年。哎,种点豆子,豆子肥地。”

  路上还遇到了几家争执,什么你偷了我的桑,你家鹅吃了我家苗之类,余盛也都顺手给断了案。断完才想起来,不对,这不是我的地盘,是小姨妈的,又回头对小姨妈憨笑。

  公孙佳弹了弹他的脑门儿,说:“不错。”今秋考核完了之后就可以薅过来雍邑做县令了。以往这种时候,她也会与农夫说说话,问一问情况,今天有意实地考察一下大外甥,她就退后一段,由着余盛施为。

  赵锦道:“这分本事我如今还没有。”

  公孙佳道:“文华不是做亲民官的,要做了,以你的天资,熟悉之后会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