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四章 新婚旅行(1 / 2)



人这一生,在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无法忘怀的情景。无论过去多少年,那些情景犹如电影的经典片段一般,深深印在心田。对于我来说,那时的京香就是一段无法忘怀的影像。



那是个漫不经心的场面。



她左肘支在圆桌上,单手托腮,右手置于桌下。身着一件高档莺色女衫,领口两粒扣子解开,仅能窥到一点锁骨的香艳。她脸上带着淡淡微笑,粉色的唇角若有似无地向上飞扬。



当时我俩肯定说了什么,但记忆中她的模样却像定格一般静止不动,樱唇轻闭,面带笑意。



大大的杏眼,如透明澄清的深蓝湖水。长长的睫毛将她双眼皮装饰过的眼睛打扮得更加灵秀。微微泛起波澜的长发包裹在秋日温柔的阳光里。



她一动不动。



那感觉好像是四五分钟,她都一直保持着这姿势。



如果我是画家,一定渴望把京香这副姿容摹进画纸。落款日期我都清楚地记得——十月十六日正午,地点是她家餐厅。想起来,那天是我在镇上最后一个宁静日子。



那一天,如是而始。



早晨六点前起床,因为兴奋得睡不着——今天可是和京香约会的大日子。我和她曾在祖母生日那天碰到,一起在镇里逛了逛,由于是偶然相遇,所以今天才是第一次正式约会。



我洗了脸,发现眼睛下方隐隐发黑。睡眠不足,没有办法。刷了牙,梳了头,时间还剩大把。我心头一动,是不是该洗个澡——搞得跟女孩子似的——便打消念头。



时间充裕,我悠然出门,直奔大门美术馆。我和她约好在大门美术馆前碰头。我将自行车骑到森林前,掏出姑姑画的地图。今天绝不会迷路了。我在地图上又添了好几处自己记住的标志。



一进森林,步子很快,没费什么功夫就走到了出口。之前迷路好像假的一样,于是我比预定时间提前十五分钟来到美术馆。上午十点,她准时出现。看见我,她便朝气满满地挥手朝我走来。她仅穿着便装,却出尘脱俗。



“早上好,琢磨君。”



“学姐早安!”



“早安……别这么说,怪见外的。”



“早上好。”



京香轻轻一笑。“对,就这样。”



前台站着Aku。他依旧低着头,青丝半遮面。他意识到我们走近,撩起刘海对我们说:



“这么早就有一对年轻人来了啊,真难得。”他没收我门票钱。但我还是掏出钱包。



“京香学姐的门票可不能由她付。”



“你是美术馆所有人。如果我还敢从你小女朋友那里收钱,不知道哪天就得卷铺盖走人。”



“女朋友……”



Aku演戏一般地眉梢一抬。“不是女朋友吗?”身后的京香开口道:“是女朋友。”



我们花了一个小时看完了二楼展览室。



京香好像来过美术馆好几次,边看边分享着各种知识。我一面不住地说几声“是这样啊,是这样吗”附和,一面只注视着她。秀发、明眸、挺鼻、粉颈、酥胸、蛮腰、纤腿、玉足——我想把她所有美好都装进记忆。



我俩正要上三楼时,京香却在楼梯口停住了。“来电话了,稍等。”



京香抽出手机,转向后方。“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说着,她快速往来时的方向走去。电话如果被我听到,可能会扫我的兴吧,于是我先上三楼,而京香也就在两三分钟后回来了。“不好意思了。”



“谁来的电话啊?”



“就那个男生,篮球部的。纠缠不休的呢。我刚刚对着电话大叫‘请适可而止!’”



“把电话号码换了不就行了。”



“对哦。”



“那新的电话号码,到时候能给我吗?”



“可以呀。”



就这一句,我都要高兴得窜上天去。因为不想看石像鬼,于是三楼我们就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便离开美术馆。



走时Aku像打瞌睡一般闭着眼睛。



之后两人在森林里漫步,风景果然跟着人的情绪变化。今天草木青翠,将我俩温柔包围。像绿色、褐色之类的中间色根据场合,即可以归为冷色也可以归为暖色,我第一次从绿色之中感受到了温暖。就连鸟鸣,都像在我俩身边欢笑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走出森林,由她带路,我们骑着自行车向她家前进。享受完短暂的骑行,京香的家就快到了。她家建在一处地势起伏之地,由于坡度突然变大,于是她下车推行。



“从这里走上去更轻松一点。”



我也下了车,和她一起向上走。这里的路面只够一辆汽车经过。右手边是水泥加固的低矮山崖,好像是在山坡上切开一个口子铺成的马路。道路左边装有防护栏,护栏外是一面向下的陡坡,前方能看见一个急转弯。



“这里哟。”她的脚步慢了下来。



“这里,就是王渕家三女子被发现的地方。”



“五年前的事件啊。”



如今已经完全没有痕迹。周围满眼草绿土黄,一派秋日风光,让我很难想象这里冬天的模样。我回过头,来路果然是一条直径,向远方伸去。原来如此,如果想在这条路上逃走,一定会被人看到背影的。



我指着护栏说道:



“冬天这里的积雪,能把护栏给埋了啊。”



“对呀。每年这里的雪都有一米多呢。”



我又指了指右边的矮崖。



“这上面也是?”



“坡上的积雪能让这个矮崖变得更高,像墙一样哦。”



无论哪一边犯人都没有留下作案痕迹。实地走访现场才发现完全没有给小伎俩发挥的空间。转过一个急转弯,坡度更大了。顺着蜿蜒的路再向上走一截就到了京香的家。虽然她的家不大,但房子日洋混搭十分潇洒。没有大门家那种陈旧感,是典型的乡下富人阶层的建筑。庭院里建有和主房差不多大小的材料堆场,旁边还叠放着几十块大玻璃和几十根方木料。



突然,一样东西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什么?”



“这是板车。”



她抬起把手,将板车移动了一米左右。“不不,我是说这上面是?”



“啊啊,是这个。”



京香把盖着的布卷起来,露出下面巨大的石块。



“大理石,雕刻材料,教美术的古木老师用的。他是个雕刻家,在东京都有名有姓。哎呀,得赶紧把石料送到学校去了,明天公司里的年轻人就会来搬走呢。”



“哦~”



我委婉附和,将她的话当马耳东风。但事后看来,在这起恐怖事件的漩涡中,京香和这辆板车却意外地救了我一命,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问她:



“根津建筑公司,在哪里啊?”



“办事处在本镇大街,工厂也在那儿呢。当然还有一间比这块堆场更大的仓库。这里只能算二号仓库呢。”



“效益怎样,能赚到钱吗?”



“泡沫经济时还可以,现在不行了。”好像乡下也有泡沫经济热潮。



她让出玄关对我说:



“进来吧,家里没人。爸妈去新婚旅行了。”



“新婚?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