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章 天地明察(2 / 2)


「是的……」



春海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简短附和一声。因为担心酒井会说改历事业是徒劳,他有些紧张。



然而酒井却击掌唤来仆人。



「把那个拿来。」



一件东西被搬到房间里。



春海马上想到那是什么。二十二岁被命令带在身边,三十七岁又被回收上去,那熟悉的两把刀。如今春海四十一岁,两把刀再次回到春海身旁。



「是你的东西。」



酒井机械质的声音令人不知如何作答。



「……可是……」



「原本是保科公让我准备的。不用担心会扣除俸禄,我买下了。」



说完他又唤人过来。这次放在刀旁边的是一只沉重的袋子。从声响可以判断出是金子,而且数额可观。



「改历事业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吧,拿去用。」



「这……这是为何,酒井大人……」



春海疑惑不解,以至于忘记了道谢。



「嗯。」



酒井也没有正面回答他,歪头看向棋盘,把棋子放在上面。不过春海似乎听到了棋子在轻轻的说,“这下可以安心了。”在御城中日理万机,为幕府安泰竭尽全力的酒井,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松了口气。



「金钱随便用好了。不过改历事业成功时,把刀佩戴上。那是保科公的心愿。」



以武家之手创造文化,以此来视线幕府与朝廷的安泰。这的确是保科正之的心愿。



至于酒井自身对此是否关心,春海并不清楚。他只是觉得,两把刀和金子也就是酒井“整理身边事务”的一环。



如今,与正之一起在将军家纲的治世之下为泰平盛世尽力的男人结束了他的工作。春海心想,也许自己是正之和酒井的继承人也说不定。他郑重地跪下来。



「多谢大人赏赐,在下收下了。」



酒井看着自己下的棋子,然后又看向庭院。树木对面可以看到江户城。



「巨大的城啊。」



他不可思议般说道。对于背负着如此巨大的江户城、为公务鞠躬尽瘁至今的酒井来说,“巨大”只是实际感受,而不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夸耀。



「是的,酒井大人。」



春海轻轻附和,两人默默地看着江户城。



天守阁消失之后,新时代的天空在那里展开。



「竟然如此巨大。」



酒井说道。



三个月后,五月十九日,酒井逝世,享年五十七岁。







将军纲吉的反应非常窘迫。当听到酒井的讣告后,纲吉怀疑酒井是切腹自杀,畏惧至极,甚至说要掘开酒井的坟墓。他罢免了酒井,却又怕酒井以死进谏,怕其他幕阁效仿。



将军的言行传到部下耳中,也传到春海耳中。而且那并不是无根据的传闻,作为确凿无疑的事实,消息当天就传遍了御城。



此事本身就不寻常。纲吉未经过正当程序继承将军之位的丑态暴露无遗。拥立纲吉的堀田也没想到纲吉会如此狼狈。



「酒井乃是病逝。」



老中们一齐安慰纲吉,不过他们预感到纲吉将是一个昏庸的将军。



即使如此,也只能为这样的将军效力。这是葬送战国时代,抵达泰平之世的德川幕府的使命,同时也是拥立纲吉的堀田一族、堀田的亲戚稻叶一族,以及其他所有支持政变的人唯一一条路。



酒井失势后,对于春海个人而言事态开始向有利的一方倾斜。



继承保科正之让春海负责改历事业遗志的稻叶正则,还有稻叶之子、正之女婿稻叶正通比以前更受重用。



此外纲吉也尊崇保科正之为“理想的君主”,拼命模仿他的仁政。



所以必然的,纲吉对改历事业和春海提出的“天文方”构想很感兴趣,通过稻叶父子向春海传达了这一信息。不过春海并没有立刻上表请求改历,因为研究和验证还没有结束,而且改历事业的棋子还没有凑齐。



既然如此,纲吉便于更改年号的翌年天和二年,请来神道家翘楚吉川惟足,设立直属于寺社奉行的“神道方”,任命吉川为初代。



这是幕府中首次设立研究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仪式和知识的文化部门。通过此举,全国神道家依附到幕府的统治之下,另外以吉川惟足为代表的神道家群体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吉川惟足是授予保科正之“土津公”灵号的人物,支持改历事业。所以相当于春海在幕府中得到了强力支持者。



然而,更强力的支持者在这一年离开了春海。



暗斋去世。



「六藏……不,春海啊。我要将我的奥义传授给你,惟足先生作证。」



病笃的暗斋躺在床上说道。他没有使用平时那种不知名的方言,而是以为贵人讲学时的口吻。因为这个,悲伤反而更强烈,春海并不希望他这样向自己道别。



「我不要,老师。眼看着就要成功了,授时历的谬误已经很明白,新的历法即将开始。」



完全回到青年时代的春海哭了,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四十三岁。而且还继续退化,像个小孩般哭喊道:



「请你一定要活下去,不要死。马上就成功了。马上……」



「宣明历的预报,将再次偏离日月的运行了呀。」



暗斋微笑着说道。作为“证人”在一旁等候的吉川惟足也严肃地点下头。



「是的,就快要到了。所以老师……」



「我并不是消失。」



突然恢复平时的口吻,暗斋温柔地笑了。



「只是这个身体里的心化作灵,回归到神那里去。然后就能与保科大人呀、你父亲呀,还有你第一任妻子こと再会,大家和太阳、月亮一起,守护着你。」



春海颤抖着哭泣,然后终于同意了。



「嗯。」



「现在就将我此生领悟出来的,垂加神道的奥义,传授给你。」



「是,老师……」



「惟足先生。」



「在此。」



暗斋在惟足的帮助起起身,将秘传传授给了春海。这正是暗斋的生命。从此以后,春海就拥有了神道中自成一派的权限,成为了神道家中的一员。对于改历事业来说,没有哪个立场能比这更有利。



「用你的历法,给幕府、朝廷、日本全国一个惊叹吧。」



暗斋展现出生涯最后的豪迈,笑了。



天和二年九月,暗斋离开人世,灵社号为乘加灵社,享年六十四岁。



翌年,仿佛是交替般,另一个生命来到春海身旁。



えん产下了后代,是男孩。春海抱着取名为昔尹的儿子,不断地えん和孩子说



「谢谢,谢谢。」



仿佛其他话语都不知跑哪去了。因为春海过于兴奋,



「请冷静一点,要掉下去了。」



えん把孩子抢了过去。



春海看着母子俩,不由得冒出一句话来:



「请不要比我先死。」



「你以为我会让孩子死掉吗!」



春海遭到えん猛烈的训斥。



「不,我是指你和孩子俩……」



えん不耐烦似的挥挥手。



「话说,还有三年哦。」



「嗯。快了。」



春海绷紧着脸点头,手指被孩子小小的手掌握着。



「我感觉到,这只手马上要触及到天了。」



而天以超出春海预料的姿态现形。



天和三年春。



在京都家中独自做完最终验证之后,春海先是看向大地,再看向天。



排除了对两者的误解后,正确的姿态立即显现。



第一是大地。春海证明出,制作授时历的中国和日本的纬度不同,导致了术理中产生了根本性的误差。通过北极星计算纬度,求证其“里差(经度差)”,再结合汉译洋书这个新视点,这个谬误已经确凿无疑。



也就是说,授时历在中国是“明察”,术理中没有矛盾。但搬到日本时,因为观测地的纬度变了,授时历就成了“谬误”。



从中国舶来的东西通常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但春海此时第一次完全抛弃了这种观点。相当于天元的北极星很久以前就把答案告诉了他,只是他和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



另外春海心中坚固的常识被击碎,主要还是因为天体的运行。



通过庞大的测量数据,以及对数百年间历注的考证,太阳、月球和春海所在的地球的轨迹浮现出来。



地球绕着太阳周围公转,这点对于天文家来说是常识。



然而大量的测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运动速度并不均匀。



通过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反过来通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比如说,从秋分到春分大约是一百七十九天不到,而从春分到秋分大约是一百八十六天有余,所以这点显而易见。



后世把这个称作为“开普勒定律”。而且近日点和远日点也在徐徐移动。地球的轨迹是绕着太阳的椭圆。



「……竟然是椭圆。」



春海不由地发出声音来。但这就是事实。当今世上的人都以为星辰轨迹是标准的圆形。这是神道、佛教、儒教,还有其他各种常识的基础,有谁会想到,是一个奇妙而突出的弯曲轨迹呢。



太阳被认为是一切的中心,从这点来看,地球不可能忽而接近忽而远离。而且验证之后春海还发现,连近日点也在缓慢移动。地球的轨迹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椭圆,这个椭圆在移动。谬误因此而产生。在制作授时历时,近日点正好是冬至。于是元朝的天文家就在“近日点等于冬至”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术理。而经过四百年之后的现在,近日点已经超过了冬至六度。



地上纬度之差,天上近日点之差,



(——算哲之言,可谓中,也可谓不中。)



这两者导致了酒井对春海的严厉评价。现在春海明白了,身体畏惧得颤抖,因为他看到了地和天的谬误与正确答案。而且现在日本知道这点的恐怕只有他一人,怎么不害怕。



不过,恐惧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曾今听过的话语。



「有时也会被称作惑星,但那是人对天的误解,只是错误地理解了天之理。正确看穿和理解天之理的话,就是这样——」



「天地明察……伊藤大人。」



感慨万千,春海不知如何是好,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走出房间,来到挤满观测工具的院子内。えん看到后也来下来了。



「成功了,えん。」



他朦胧地告诉她。



「恭喜夫君。」



えん嫣然笑道。



眼泪喷涌出来,打湿了春海的脸颊。模糊不清的视野中,只有青空一望无际。



这个瞬间,春海四十四岁,自测量纬度以来经过了二十二年,终于触碰到了天。







「大和历怎么样,渋川?」



关孝和轻松地说道。语气轻松绝不是对春海的侮辱,因为“大和”可是最大级别的称赞。在关孝和看来,用它来赞赏春海的功绩是理所应当的。



「……会不会太夸张了?」



春海有些不好意思地缩了缩脖子。村濑笑着作出担保。



「渋川先生啊,既然关先生这么说,那大家肯定都认可啊。」



春海现在正在礒村塾,与关孝和约好了会面。



「那……请愿时就用此历名……」



「嗯。一定要用。能配得上你历法的名字可不多呀。」



听到关孝和这么说,春海开心到难为情的程度。在发觉了授时历纬度差和天的常识错误之后,春海以正确的数值和数理整合出了新历法。可以断言,现在日本比这部更精确的历法是不存在的。



『名副其实的明察,敬服之至。』



会津的安藤罕见地写了份长长的称赞文章寄给了春海。而且既然也得到了关孝和和村濑的认可,那么已经没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以后就只要在数理的研究上不断深入,使历法更加完善,追求新的发现。这个工作春海一生是不够的,还要交给遥远的后世来完成。



另一方面,此时的关孝和又有了新的成果。



『解伏题之法』。



乃是大约两年前完成的稿本。关孝和再一次独自创造出新的算术,被后世称作为“行列式”。而且当时这个术理中国和欧洲都没有。看穿授时历谬误所在之后,关孝和还能带来如此强烈的冲击,令春海敬佩不已。



「关先生所创的术理才配得上大和之名,以后称其为“和算”。」



「不行不行,与你的历法相比,我只能感觉到羞愧。」



「关先生太谦虚了。」



「你才是。」



村濑愉快地拍打大腿笑道:



「太有意思了,你们两个。话说,这次的改历大战什么时候开始啊,渋川先生?」



春海表情变得严肃。



「很快。」



事实上,改历的气运正在逐步高涨,毕竟宣明历的谬误已经昭然若揭。自上次改历请愿后过去了十年,其谬误越来越严重,成为全国各地热议话题。更重要的是,将军纲吉对改历很感兴趣。



「不过听说大老并不赞成。」



关孝和说。新上任的大老堀田正俊,政治姿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紧缩”。天和三年,全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像『饥民数万』之类悲怆的报告从全国各地集中到江户来。可是堀田以“顺应天意”这个保科正之曾今废弃掉的思想为美德,只考虑武家而忽略民生,未能采取有效的对策。堀田拜山鹿素行为师,对他推崇备至。而山鹿也为了将堀田的思想正当化,提供了不少新的武士理论。只要有堀田和山鹿这两个人在,改历便是无比艰难。甚至将军纲吉也如此认为。



「我有办法,虽然有些小聪明的嫌疑。」



春海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



之后,春海稳坐如泰山,一步一步为改历事业摆好棋子。这是保科和酒井教给他的,二十余年来在江户和京都这两个日本的中心之间往返而修得的态度兼战略。



堀田的“紧缩”政策不久就使得江户捉襟见肘,在城中任职的官员连俸禄都失去了保障。可是将军纲吉和堀田并不认为是自身政策的失误,对老中们说是自然现象。国家掌权者承认自己无法给官员发放俸禄,简直无可救药。



这时,春海使出了他那“小聪明”的一招。



一封文书通过老中稻叶正通送到堀田那里,发挥出绝大的效果。堀田立刻以指导棋的名义,在稻叶正通的陪同下召见春海。



「这个,是真的吗?」



堀田问道。棋盘上放着春海通过稻叶正通给他的文书。房间里根本就没有准备棋笥,可见堀田连边下棋边交谈的从容都没有。春海跪着淡淡说道:



「是的。」



「这个,叫历书的东西,真的能收集到这么多的金子?」



「是的。」



「改历可以给幕府带来收入?」



「是的。」



然后堀田陷入沉默,终于不再重复同一个问题。春海机械质的回答使他感觉就像是在和酒井交谈,仿佛见到了幽灵那样。虽然眼神中不安还没有到畏惧的程度,身为大老的堀田显然气魄不足。



一旁看不下去的稻叶正通说道:



「天皇也许要下诏改历也说不定。」



此时的稻叶正通也是京都所司代,对朝廷的动向很敏锐。眼下宣明历的谬误终于造成了问题,朝廷自身已经在商讨改历了。



不过春海早就掌握了朝廷的动向。



「是的,在下也有耳闻。」



堀田显得越发心虚。



「武家能参加改历吗?」



「如果能满足在下一个请求,就可以。」



「什么?」



堀田神经质般问道。



「允许在下佩刀。」



也就是说,让春海成为武家的代表。稻叶偷偷看堀田。堀田板着脸一言不发。对于被山鹿的理想武士像洗脑的他来说,让棋士佩刀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有刀么?」



稻叶用提问来催促堀田表态。



「以前在与人下棋时,对方送给在下两把。」



春海没有说是酒井送的。



稻叶向堀田使个眼神,堀田不情愿地说道:



「只要能把主动权从朝廷那抢过来,佩刀就佩刀吧。」



春海只是跪在地上,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已经为改历事业的启动布好了局,不过,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颗棋子还在寻找中。



然后他在意外的地方找到了这颗棋子。



天和三年九月,京都贩卖历书的大经师家发生了事件。主人之妻与杂务工私通被发觉,偷了店里的钱逃跑,后被抓住,与帮过他们的人一起被处刑。主人大经师意春当然没有受到惩罚,甚至还反过来利用这件事宣传自己,拼命扩大生意。可见这个人疯狂而贪婪,失去妻子也不在乎。



(此人可用。)



春海通过大经师的所作所为而如此判断,与此人接触了几次,把最后一颗棋子决定下来。



两个月后,天和三年十一月。



意料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



宣明历对月食预报出错。而且许多人早就不在信任宣明历。此前春海几次被问及月食的问题,



「不会发生。」



春海如此断言。以此为契机,改历的气运在十年之后再次达到顶点。而且因为宣明历的谬误已经众所周知,形势比上次更有利。知道春海以前挑战改历的人频繁拿出这个话题,窥视春海的反应,但春海表面上无动于衷,从不主动谈起改历,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安插下的棋子发挥作用。



当朝廷终于开始行动,颁布改历敕令时,春海也极为平静。



根据灵元天皇颁布的敕令,改历事业由阴阳头土御门家负责。知道春海以前独自上表请求改历的幕府官员忍不住发出叹息。效仿保科正之、以武家之手创造文化为理想的将军纲吉和期待历书带来莫大收益的堀田明显非常失望。



「果然,还是京都么……」



堀田和老中们感叹道。在天皇指名之下、朝臣领导的改历中,没有武家涉足的余地。朝廷相当于是在宣告,京都是包括天文历法在内日本所有文化的中心。江户幕府无法推翻这个决定。



就在所有人都放弃时,一封书信通过京都所司代送到幕府手中。



极度不寻常的书信。而且内容也让幕阁们难以置信。



『恳请著名历法家、神道家保井算哲,亦为渋川春海,参加改历事业。』



土御门家请求春海上洛。







「你到底使了什么法术?」



堀田已经顾不上羞耻了。



「并没有。」



春海跪着淡淡地回答。说实话,心神不宁的堀田令他感到厌烦。不过,毕竟是京都土御门家直接向幕府求助,幕府中人不管是谁都会感到惊奇。



「回答我,算哲。你什么时候和土御门家的人结交上了?」



「在下未曾见过土御门家的人。」



「那你肯定认识与土御门家有因缘的人……」



正想说出具体名字的时候,堀田闭上了嘴。这仅仅只是春海个人的交友关系,如果幕府怀疑其中有政治意图的话,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回敬幕府。那样一来武家可真的没机会参与改历了。



如果大老还是酒井,可能根本不会把春海叫来,而是让稻叶去安排一切,默默把春海送出去。



(比起酒井大人,低了数个等级。)



政治嗅觉无法相提并论。春海在心中叹气,说道:



「恳请大人允许在下上洛。」



「嗯。你可别弄砸了。」



「若是如此,在下自当切腹。」



堀田禁不住发出低沉的声音。没想到这样一句话就把他给震慑住,春海才想要皱眉呢。



「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我会派人送过去。钱、人、物,尽管用。幕府支持你。」



春海静静叩拜,一言不发地退了出去。



上京途中,春海绕道去了关孝和家。在离开江户之前,春海想要亲自对他说,改历的实现全是他的功劳。



从不催促春海,在改历气运高涨时也没有说什么的关孝和感慨良多地露出微笑。



「这个国家的历法要变了啊,变成你的。」



他完全不提自己对春海的帮助,把一切都当作春海自身的奋斗。与上次把资料托付给春海时同样,关孝和以送别者的眼神看着春海。



「不过主导权在土御门家手中……没问题吗?我知道你一定准备好了对策。」



「入其门下,拜其为师。」



春海淡淡说道。不过关孝和睁大了眼睛。土御门家当主远比春海年轻年轻,而且听说历法和数理都还不成熟。



「你是认真的么?」



「这是最好的方法。想要夺取对方的东西,必须先低头。」



「就像你跪在我面前那样啊。」



听他这么说,春海难为情地缩了下脖子。关孝和笑了出来。



「大和历的棋子在你手中,京都和江户都没有。日本的历法,由你奠定。」



此时春海四十四岁。



ʮ



当主土御门泰福二十九岁,好奇心旺盛。饱满的面容就像少年那样,对任何事物都能表达出直率的感情。见到春海时,他的第一句话是这样:



「真的非常感谢,春海大人。土御门家的颜面全靠您了。」



他一边频繁地劝春海吃茶点,一边活泼地低头致谢。泰福绝不是愚钝的人,经验虽然不足,但头脑优秀。他知道春海作为历法家的功绩,作为棋士的名誉,还有背后幕府的政治力量,更知道朝廷方面没有能够使用高等数理来解明历法的人才。



即使天皇希望土御门家拿出历法,但土御门家没有这个实力。春海之所以能够参与改历,正是利用了这点,不过泰福对春海的欢迎并不虚假。



「可是,真的要那样吗?春海大人继承了暗斋大人的秘仪,而且与惟足大人关系也很好,从立场上考虑的话,我……」



「总之我是弟子,泰福是师傅。这样对形势最有利。」



见春海笑着如此回答,泰福既感激又惶恐。



他那青涩的样子令春海感到开心。以前自己与自己一起测量纬度的建部和伊藤肯定也是同样的心情。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规则。在掌握天地规则的过程中,能遵守人的规则是最好不过了。」



闻言,泰福端正地向春海行礼。



「春海的大和历法必将得到陛下的赏识。让我们一起实现改历吧。」



泰福忘记了师徒立场,彻底为春海所折服,学习他的历法。而且,泰福比春海更倾心于大和历。



「真是太完美了。春海大人了不起……一个人完成了大和历……。我也以土御门之名发誓,努力学习大和历,争取陛下的认可。」



看到年轻活泼的泰福全力学习历法的术理,春海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同时也预见到,泰福将和自己犯同样的错误。泰福对大和历被采用一事毫不怀疑。



尽管优秀,大和历未必能够被采纳。



春海可并不乐观。在教授泰福历法的同时,每天都外出收集消息,默默研究时下形势,然后发现这次的改历困难重重。



朝廷颁布改历敕令后,世间的意见分为三个阵营。



一是春海意料之中的“民历反对派”。他们认为春海的大和历脱离了中国历法,主张采用明朝官历大统历。同时也积极活动起来。



另外还有希望授时历被采用的一派。春海上次改历失败之后,授时历的优秀反而得到了广泛认可,所以有些人觉得应该用授时历来代替宣明历。不过背后支持他们的,是企图把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而招募算术家、神道家的朝臣。他们骂春海是抛弃授时历的“背叛者”,热衷于诋毁大和历。这一股力量简直就像亡灵,正是春海带给世间的,名为“谬误”的亡灵。



最后一派是天皇敕令中被指名的土御门和入其门下的春海所支持的大和历。



这三派让春海感到不自然,特别是提倡授时历的那些人,给人非常做作的感觉。他们对春海百般责难,与这次改历敕令格格不入。春海通过京都所司代和关系亲密的某位朝臣,了解到他们的真面目。



(为了分割支持大和历的人么。)



提倡授时历一派被大统历一派操纵着,中心是历博士贺茂家的人。支持春海大和历的人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于是便故意祭出授时历来把其中摇摆不定的人分离出去,为大统历创造优势。这是一个将春海和把春海招募到京都的安倍家一起排除的策略。



(厉害啊。)



春海由衷地佩服。封住对方的招数是围棋的基本。他没有告诉泰福这些事,一个人思索朝廷中倾轧的诀窍。



很快,就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了妙招。



(反正已经习惯失败了。)



胜也好,败也好,都保持迎战的姿势。



春海静静地揣测,提倡大统历的一派会将迎战姿势保持到何时。



另外,他还带着えん在京都市内四处走动。观察各地的人流量,向えん请教市内热闹的地方在哪。



除了这些,春海每天要写五到十封信,做好随时可以寄出去的准备。



然后,春海与土御门泰福一起,正式上奏请求采用大和历。



紧接着,大统历和授时历也各自上奏。泰福终究还是未能跟上节奏,不理解为何敕令中被指名的自己会遭到忽视,甚至还有授时历上奏。



而大统历一派的活动,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年号由天和变更为贞享。元年三月三日,灵元天皇颁布改历诏书。



颁布之前,各派主要人物汇聚一堂,等候决定。期间春海一边安慰紧张的泰福,一边仔细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表情,思考如何打开局面。当春海思考结束时,诏书到了。



「神灵保佑大和历……神灵保佑大和历……」



一旁的泰福不停祈祷。春海的心完全不在求神的状态。



同时,虽然身处如此紧张的场面中,心底竟然涌出了幸福的感觉。



他默默计算自己累积起来的岁数。



四十五岁外加两个月。自从二十二岁快结束时参加纬度测量,已经经过了二十二年多。



不,应该从见到那绘马群——见到瞬间写上的一瞥即解之士的回答算起,经过了二十二年。



叮铃、咚隆。



梦幻的声音想起。春海闭上眼睛,在瞑目中听使者读招数。



陛下决定采用大统历,也就是贺茂家暗中支持的明朝官历。因为他们的活动,代表着春海过去与现在的授时历与大和历,都落选了。



春海慢慢睁开眼睛,看到了脸色铁青的泰福。泰福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转向春海。



「春、春海大人……大和历……竟然……」



春海无动于衷。从在场各人的表情变化,推断出大统历的采用对谁最有利。他看到了贺茂家的人露出欣喜的笑容,坐相如实反映出得胜之后的神经松弛。在春海眼里,他们就像阳光下的老树,主干粗壮钝重,却已被蛀空。他淡淡说道:



「泰福大人,我们走吧。」



「走……?去哪里?」



泰福极度狼狈。因为听到诏书而奋然离席的话,有失礼仪。然而春海转头对泰福说道:



「去为上奏作准备。」



泰福愕然呆住。大统历刚刚已经被采用,但春海的态度告诉他,事情还没有完结。隶属于朝廷的泰福,常识被击碎。



「难、难道……再上奏一次……大和历就会被采用?」



泰福小心翼翼地问道。春海露出笑容。



「必至。」



轻描淡写地说道。



ʮһ



诏书颁布的当天,春海把事先准备好的三百八十封信全部寄出。其中有些无法依靠幕府在支付,所以寄信的高额支出全部来自酒井给他的金子。另外,因为已经写信向堀田说明了情况,信件很快就会送达。



看到如此多的信件被发出去,泰福哑口无言。



「那我们走吧,泰福大人。」



「去……去哪里?春海大人。」



「梅小路吧,那里人多,道具也准备好了。」



说完佩戴好两把刀,与泰福一起来到梅小路。



许多人正在这里组装巨大的测量工具。是那些参加纬度测量的仆役们。他们的中心是侍奉建部家的平助之子平三郎,与父亲同样沉默寡言且优秀,听到春海打招呼也只是『嗯』的一声,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子午线仪的组装上。



所有人都是应春海的请求,在稻叶安排之下过来的。他们用一尺锁来确定器具设置位置,手中拿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工具,在道路正中央仿佛搭建房屋般树立起一根根柱子。与以前不同的是没有帷幕,为了让周围路过的人看到。而这为观测而准备的光景已经吸引到许多惊讶路人,围成了人墙。



「春、春海大人,这究竟是?」



面对呆若木鸡的泰福,春海淡然一笑。



「这是为了告诉世间民众,我们的大和历有多么精确。」



不久,巨大的子午线仪组装起来,京都市民发出了惊呼。然后大象限仪也进入组装。春海与泰福一起悠然坐在子午线仪下面铺着的毛毯上,取出算盘,迅速拨打起来,接着在纸上写下数值。



「这是在做什么?」



「纬度的预测。」



『三十四度八十七分十二秒』。



春海让泰福看数值,笑着把算盘递给他。



「一起来计算吧。」



「是……」



泰福畏畏缩缩地结果算盘,皱着眉头计算。



『三十四度九十八分六十七秒』。



不愧是在京都测量天体的阴阳师末裔,马上就得出了结果。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亮点,春海迅速站起来。



「星星!」



他大声喊道。泰福也跳了起来。



「开始测量!」



以沉默寡言的平三郎为中心,仆役们熟练地操作刚刚组装起来的大象限仪。对测量完全不了解的人们预感到将有事发生,发出了期待的声音。三位仆役按照顺序进行测量,确认到数值一致之后,由一人记在纸上递给平三郎,平三郎再快步来到春海身边。



「嗯。」



把纸片递给春海。春海接过数值,与两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三十四度九十八分六十七秒』。



竟然与泰福的数值完全一致。泰福根本没想到连秒也算对了。



「这……是真的吗……」



他突然用京都腔说道,反复对比两个数值。春再度站起来,以最大的声音喊道:



「明察!土御门家当主完美计算出纬度!」



看热闹的人尽管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却一齐喝彩。泰福两手握着纸,因为惊讶、喜悦、难为情而脸胀得通红。



「土御门泰福乃是星辰之子!」



春海大笑。并非演技,他由衷地感到喜悦。



此后,春海在梅小路接连数日进行观测,不仅是纬度,也观测各个恒星。每次春海都和泰福进行比试。带刀的春海与阴阳师装束的泰福之间的比试意外地引人注目,路过的人热情“观战”,甚至下赌注来赌江户赢还是京都赢。此事成为了一大话题,“大和历”渐渐赢得了京都市民的称赞。接到春海信件的人们也一齐来到现场。



神道家、朱子学者、僧侣、阴阳师、算术家,或是观战或是帮助测量。为改历倾力奉献的冈野井玄贞和松田顺承也来了。自然而然的,此次诏书和各代历法成为热议话题,就在这梅小路之上。



实际上,春海是以天体测量来吸引民众关注,创造公开讨论的场所。在民众注视之下,众多学术家对大和历交口称赞。



「日本的历法,就在这里。」



这些天体测量、计算比试,还有公开讨论,就当大统历的采用不存在般持续了好几天。期间春海准备的各个棋子也逐步开花结果。



其中一个在诏书颁布后不到一个月就发挥了作用。



朱印状。



去年,大老堀田以及将军纲吉同意了春海的请求,颁发朱印状,封土御门泰福为『诸国阴阳师主管』。自此,土御门家成为了全国阴阳师的领导者,莫大的收益任谁都看得出来。



这招首次极大地改变了局面。支持大统历或授时历的朝臣们对土御门家另眼相看,特地到梅小路来。



另外春海在去年第一次改历请愿——『请革历表』的制作过程中,盛赞泰福:



『今有阴阳头安倍泰福,精通天文,可谓千古不遇之才。』



为土御门家赢得了千石的现米作为改历资金。



而且春海为朝廷和幕府之间今后关于历书主导权可能出现的争执提出了决策意见,由幕府实施。这也就是各种权益交涉,如果某一方吃亏了,那就以其他形式在补偿他。



全部都没有超出春海的计划。要说意料之外的话,就是朝臣倒戈的速度之快。没过多久,曾经执着于官历的朝臣们开始一起称赞土御门,甚至春海和大和历。



就这样,在得到民众的关心和支持、学术家的认可、用利益诱使朝臣倒戈之后,春海使出了决定性一招。



曾今在纬度测量时召见春海的加贺藩主前田纲吉,应春海请求而出手相助。纲吉的女儿嫁给了西三条家,西三条家在纲吉的授意之下,安排春海与对朝廷影响力极大的人物直接交涉。此人就是刚刚就任关白的一条兼辉。兼辉是距离灵元天皇最近的人,他承诺支持大和历,而且还公开在朝廷内表态。朝臣群体之间的联系因此而断裂,大统历的实施进度被搁置。



紧随其后,春海与大经师意春会面。



他让意春负责大和历的大量制作与贩卖,把京都所司代稻叶的许可给了意春。意春立刻被巨大的利益吸引,率先行动起来,掐断其他历书的制作与流通。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超出了春海的想象。



大路上的公开讨论、舆论造势、给土御门家的朱印状、关白的承诺、贩卖网的掌控。



在这些招数面前,大统历支持派终于分崩离析,连贺茂家也连续出现支持大和历的人,以至于最初是谁在支持大统历的变得模糊不清。如今朝臣大半都支持大和历。



「那么,走吧。」



春海淡淡说道。泰福全身颤抖,看着春海。



「春海大人,太了不起了……您是我一生的老师,土御门的恩人。」



「我一个人也无能为力,有泰福大人在,我才勉强完成使命。」



春海笑着说道,然后和泰福一起再次上奏请求采用大和历。



倾其一生的,第四次改历请愿。



当夜,春海梦见了在某条路上行走的二十二岁的自己。然后忽地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在京都家中,身边睡着えん。春海露出笑容来。



「幸福的家伙……」



也不知道是对以前丝毫没有怀疑、充满希望的自己说的呢,还是对现在的自己说的。纬度测量之旅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如今,来自许多算术家、重视传统历法的人,或是将中国学问奉为最高教条的人的谩骂和诽谤都集中到春海一个人身上。把春海的改历视作为沽名钓誉的人遍布全国。



「嗯……名誉当然想要。」



黑暗中的春海嗫嚅道。他想要得到建部与伊藤的赞赏,想要告诉酒井触摸到天了,想要回应保科正之的期待,想要实现暗斋、岛田、安藤这些改历事业同伴们的悲愿,想要挺起胸膛向亡妻报告,想要给村濑惊喜,想要让えん和孩子为自己骄傲。



想要站在只属于自己的春之海滨。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时候,自己竟然与这么多的人产生了羁绊呢。为什么自己总是在漩涡的中心呢。



叮铃、咚隆。



想到这里的瞬间,无法抑制的欣喜涌上心头。曾经在金王八幡听到的绘马群那梦幻之音鲜明地在耳朵里响起。他看到了天守阁消失后无比广阔的青空。这两者都是如此的美。不知不觉中,春海微笑着留下眼泪。



贞享元年十月二十九日。



大统历改历诏书颁布之后仅仅七个月。



灵元天皇宣布采用大和历,并冠以年号,赐名『贞享历』,决定从翌年开始实施。



诏书颁布的地方,泰福紧握这自己的膝盖,泪水滂沱。



「真的……真的……成功了……春海大人。大和历……被采纳了……。恭喜春海大人……」



春海安静地瞑目。



心中想着过去的日子和故去的人们,感慨万千。



大和历的采纳马上传到江户。



「武家触摸到天啦!」



听到报告的将军据说开心的这样叫出来。



御城里兴奋地沸腾起来。幕府立即设立天文方,任命春海为初代,然后着手为历书带来的巨额利益做准备。不过大老堀田无法体验这种兴奋了。贞享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堀田在大殿上被刺杀身亡。刺客是堀田的亲戚,若年寄稻叶正休,当场被其他阁僚斩杀,所以刺杀动机成为了迷。



【若年寄:官职名。】



堀田死后不久,山鹿素行也因病去世。知道临终他还高呼武士理想,对春海的改历仍旧是『可笑至极』的态度。



堀田与山鹿,两人都没能看到新时代就死去。



之后,将军纲吉不再设立大老,重用负责自己与老中联络的侧用人,效仿保科正之推行文治,但诸如『生类怜悯令』等极端的弱者救济政策遭到民众反感,被评价为昏庸将军,十四年后病死。



春海的成功马上在江户市传播开来,招来了更激烈的赞扬和谩骂。



特别是算术家们,极力贬低春海,连礒村塾中也出现了批判春海的声音。



在这种氛围中,村濑与关孝和不以为意,一起在私塾庭院里眺望天空。



「成功了啊,渋川先生。」



村濑开心地笑道。



「他做到了。」



关孝和也很开心,把手伸向天空。



他脸上浮现出微微苦涩的笑容,仰望自己未能触及的天空。



十二



时光流逝,抑或是轮回。



大和历被采纳之后,春海就任初代天文方,成为武士,在江户市内得到宅邸,终于也可以束发了。



「变成武士了。」



春海有些难为情。



「很适合你哟,夫君。」



えん打趣般笑道。



在春海实现改历之后,将军纲吉尽管拙劣,依然在推行文治。春海以文化事业成为了武士,另外还有许多文人在御城内得到了职务。御城,乃至江户,获得了新生,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的文化力量。



三十年之后,正德五年。



七十七岁的春海与えん一起在京都观赏戏剧。



这是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大经师昔历』,描述大经师意春丑闻的故事。



现实中的意春,在贞享二年得到发行历书的巨大利润后,试图以垄断来扩大销售网而触怒了京都所司代稻叶,被没收了家产。之后大经师由一个名为茂兵卫的人担任,因为名字和与意春之妻私通的人相同,非常讽刺,传闻是稻叶故意为之。



戏剧与现实不同,妻子与私通男子最后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了一起。



「真有意思啊。」



えん观赏完之后微笑道。



「嗯,嗯。」



春海也点点头。体力衰弱的他如今半个身体不听使唤,说话也不顺畅。



看完戏剧的观众手中多半拿着历书,也许是为了欣赏戏剧中与历法有关的台词。他们没有想到,制作其历法的老人也在观众之中。



不管是戏剧的时代背景还是现在,春海都没有料到自己竟然如此长寿。因为这个原因,每次他都只能看着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改历成功十六年后,元禄十三年,水户光国病逝。终其一生,最突出的就是教养与狂暴,即使面对将军也从不收敛。当『生类怜悯令』走向极端时,光国亲自斩杀五十只狗,把毛皮送给将军,以此来表达对法令的强烈不满。



最忌惮的光国去世后,将军纲吉失去了约束,弊政越来越糟糕,导致物价高涨和世情动荡。同时,时代也进入到繁华的元禄,江户前所未有的繁荣,文人成为了时代的推动者。



光国死后,紧接着春海的义弟知哲也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六岁。与道策对战次数最多的就是他,很多人为他的才华而惋惜。



春海在就任天文方的同时从围棋界隐退,不过道策经常到他江户宅邸去,几乎所有棋谱春海都见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策输给向二子一目的棋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棋路。



「成功啦。」



春海也开心地称赞。



「这是我一生最高的杰作。」



输掉的道策格外高兴。



知哲去世两年后,道策也病逝,五十八岁。



义弟与道策去世之后,春海正式改名为“渋川春海”,把“安井算哲”这个名字与出生在同一时代、一起下上览棋的两人埋葬。



翌年,义兄算知也离开人世,八十七岁的大往生。此后安井家还延续了十代。



年号变更。宝永元年,没有子嗣的将军纲吉封甲府宰相德川纲丰为世子,让他住在江户城。因此,侍奉纲丰的关孝和在六十四岁高龄成为了幕府直属官员,留在江户城办公。春海带着他熟悉御城。



「那边是大広间,很大吧。」



「嗯,很大。」



「这里是虎之间。在这里换衣服,鞋子在这里。」



「嗯,谢谢。」



两人一起在城内散步。如果三十年前就能实现的话,也许春海就能和关孝和一起从事改历了。关于这两人,后世在编纂会津藩算术家简史时只有一句话:



『盖安井春海奉命改历时以关孝和者精算 命与其事』。



意思是安井家春海改历时,关孝和因为精通算术,参与了使命。不过关孝和从来不说自己曾提供了帮助,不管在哪一本书中都把功劳归给春海,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他培养的许多算术家,使“关流”成为日本第一算术家系谱。不久之后,正如春海所预见的那样,他们促成了日本独自的数理——“和算”的诞生。



进入江户城仅仅四年之后,关孝和安静地离开人世,享年六十九岁。



春海前所未有的沮丧,葬礼之后,在关孝和墓前哭了出来。



同行并安慰他的是安藤。安藤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严谨诚实的秉性,因此在改历事业之后受苦最多的人也是他。因为部下的过错,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幽禁处罚,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是无辜的。几年之后得到赦免,历注考证方面不输给春海的安藤把研究成果出版成书。在江户,关孝和与村濑也向他表示祝贺。关孝和去世后没多久,安藤以八十四岁罕见的高龄去世。



翌年,将军纲吉去世,纲丰成为六代将军家宣,把年号变更为正德。以此为契机,春海把家督天文方传给儿子昔尹,然后隐退。



家宣立刻废除纲吉的弊政,整顿幕政,但三年后骤然去世。老迈的春海看着幕政陷入混乱,又再尘埃落定。



不久,幼小的德川家继成为七代将军。此时包括近郊在内,江户市规模增长到九百三十町,超过了“八百零八町”,规模世界最大。



曾今在明历大火和玉川开凿后重生的江户,经过时代的催化,成长为春海未知的都市。



两年后的四月,也就是春海带えん观赏戏剧的正德五年。



长子昔尹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尽管前途一片光明。



夫妻两人忍住悲伤,把知哲之子接过来当养子。在为安井家和渋川家的安泰奔走过程中,春海感到了灵魂出窍般的疲劳,无法恢复,寿命即将走到终点的疲劳。知道大限降至之后,春海把许多时间用在准备后世和书写遗言上。



类ひなき きみのめぐみの かしこさを



なににたとへん 春の海辺



他留下了这样一句和歌。“君(きみ)”到底指代的是谁呢。也许是运行的星辰和解明过程中带来的天之恩惠吧。



另外,えん还生了两个女儿。如今也都找到了良缘。



半年后的十月。



春海与えん来到金王八幡的神社。当然不是去看树叶都掉光的樱树,也不是献纳,仅仅参拜而已。也有可能是从神社领一件东西回去。说不定就是很久以前春海献纳的病题算额。对于春海来说,那只绘马完全没有存在的理由。



えん拜托神社不要烧掉,和那张纸一同保存了下来。



如果春海问起这个问题,えん肯定会微笑着如此回答:



「不告诉你。」



几天后的十月六日。



春海与えん在同一天去世。



家人说这对夫妻到最后还如此和睦,仿佛是遇到喜事般,没有觉得不幸。







(原著)主要参考文献:



『算额道场』佐藤健一/伊藤洋美/牧下英世(研成社)



『新”和算”入门』佐藤健一(研成社)



『渋川春海の研究』西内雅(锦正社)



『明治前日本天文学史日本学士院日本科学史刊行会编』(财団法人野间科学医学研究资料馆)



『近世日本数学史关孝和の実像を求めて』佐藤贤一(东京大学出版会)



『授时暦訳注と研究』薮内清/中山茂(アイ.ケイ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暦ものがたり』冈田芳朗(角川选书)



『天文方と阴阳道』林淳(山川出版社)



『和算研究「贞享暦改暦に就いて」』児玉明人(算友会)



『横浜市立大学论集日本书纪朔日考』山内守常(横浜市立大学学术研究会)



『科学史研究第一号「渋川家に关する史料」』神田茂(日本科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