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16章 恒萦恋(三)(1 / 2)


青阳县靠海,县里所有的百姓,全都以海为生。

男人们出海打鱼,女人们在家织网、照顾孩子。

祖祖辈辈,皆是如此。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会,大家过得马马虎虎。

不能说过得不好,但不如以前那般富裕。

解决温饱面前度日,手里再想留上一些余钱,根本就不可能了。

青阳县原来的县令,最近奔走、活动,只想再留任一次。

可惜,新来的县令到了,他所有的努力也全部白费。

这地方离京城远,什么消息都接的不快,所以原县令也没把李明恒当回事儿。

交接、警告、威胁。

全部弄好,他自认没问题的走了。

李明恒接手,就在他上任的第二个月,把青州府府尹拉下马。

拔出萝卜带出泥,临近几个县的县令,都被抓了。

没想到,山高皇帝远,这帮蛀虫居然拉帮结派,贪了那么多银钱。

这笔钱里,有朝廷给渔民们的贴补,还有给军队的补贴。

直到尘埃落定那一刻之后,大家才终于知道,这县令是带着密旨过来办案的,而且还是皇上的亲小舅子。

查抄得的赃银,按照原来的账册,一一补发给渔民、军队里的士兵。

这件事儿,轰动一时,就连京城方向都传的沸沸扬扬。

一年后,青阳县城北面郊区,盖起了工厂。

老百姓都以为跟其他县城一眼,是做药的工厂。

没想到等招工那天才知道,居然是专门收渔民们打回来的海物。

进行风干、加工,然后运送东陵各个地方。

小干鱼、卤虾酱,咸海鱼,嘎啦肉干……

这些,北方很少能吃到。

当工厂招工结束,开始进行加工的时候,老百姓才真正明白这个县令是给大家办实事儿的。

半年后,如同其他地方一样,朝廷下来批文,拨款盖房子。

短短两年时间,李明恒把青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百姓安宁,上缴国库的税银,也在新的一年排名中,上升了二十个名次,再也不是以前后置位。

对于李明恒所做的这些,远在京城的卢长东,全部知道。

就在御前做事,每天面对折子,想要知道准女婿的一切情况,轻松易得。

不过,却一句都不跟女儿说。

自从圣旨赐婚之后,他们卢家算是“火”了一把。

热度持续不下,卢长东都担心自己的闺女能不能抗住。

有几次后宅办事,实在推脱不掉,梁桂芳母女出去应酬,现在想想都仿佛做梦一般。

那时夫人们说的话、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煎熬。

卢长东疼爱姑娘,最后都想把女儿送去辽东府梁汉松那边,散散心。

不过卢玉萦拒绝了,说什么都没走,而且就在京城,谁家有事儿她都到场。

一来二去,别人还没说够呢,卢玉萦已经习惯了。

而且,谁要是当面说点啥,她直接开口反怼,根本不给任何面子。

宛如当年的齐妙。

这二年时间,卢玉萦是看着长大、成熟、稳重了。

再不似以前那般风风火火。

掌管家里中馈、教育弟弟,她全都一手抓。

梁桂芳放心闺女,一切都交给她来做,自己在家乐的轻松。

二年期限眼瞅就要到了,卢玉萦在家备嫁妆,准备随时李明恒回来迎娶。

嫁衣已经绣好了,剩下的田产、房产,依着她自己是不想弄的。

不过梁桂芳、卢长东都不同意,吩咐管家出去给她置办。

小喜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把手里的信封放在桌上,说:

“小姐,准姑爷来信了。”

卢玉萦听了微微颔首,不在意的道:

“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了。”

小喜把信双手奉上,卢玉萦慢悠悠的拆开,把空了的茶杯推出去,说:

“续上。”

“是。”小喜屈膝行礼,端着茶杯离开。

卢玉萦拿出信纸,看着苍劲有力的字,嘴角微微上扬。

她最喜欢的人,亲笔写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喜欢。

这二年,他们俩的书信不断,李明恒所有的事情,她全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