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2节(1 / 2)





  两日后,先帝大祥,官家释服,不御前后殿。开封府停决大辟,禁屠七日。侍制、观察使以上及宗室管军官日一奠。

  女真部族首领完颜乌鲁称帝,国号大金,立都黄龙府,建元“天辅”。国书于先帝大祥后抵达大赵,愿与大赵结为兄弟之国,若赵金两国合力攻下契丹中京道、西京道、南京道及上京道西北路各部,愿以燕云十六州为酬。另许诺在扫平上京道西北路后,大金愿配合赵军,扫平西夏二十州,与大赵平分。

  大金天辅帝另有修书一封,呈于大赵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言及完颜似生母乃天辅帝长姐,已被追封为辅国圣英长公主,他被人蛊惑,一意孤行,酿成大赵秦州之祸,愿以燕云十六州外的契丹八州换回完颜似。

  向太后将手书交给赵栩,看了看一旁的二府相公们及各部重臣:“六郎,你说该如何是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太初本章悟道的文字,对于时间空间的理解,一部分来自黄伟文作词陈奕迅作曲的《沙龙》,也是作者菌最爱的歌曲之一。对生死部分的理解,“天地安从生”等等,文字出处:《列子》。

  2、大祥之礼,出自《宋史》。

  第236章

  堂上静了片刻, 未等赵栩开口, 就响起了众臣的争论之声。

  向太后看看赵栩, 赵栩正垂眸浏览天辅帝的手书, 并无开口之意。她伸手端起手边的茶盏, 抿了一口, 只觉得越发琢磨不透六郎了。自从陈素出家后, 赵栩监国了这些天, 散朝后和自己同在这东门小殿陪官家听政。大臣们奏事有疑未决者, 他总是说“公辈更议之”,并不表露他自己的意思。二府所禀报的过百机务,他也无一字否决, 都依照先例惯例而行。才几天的功夫, 群臣就已不再顾忌他监国摄政之尊,一如往常起来。

  众臣分成几派,各自据理力争了小半个时辰。上首坐着闭目入定打着轻微鼾声的定王。一语不发的还有手捧玉笏微微躬身而立的张子厚,以及御史中丞邓宛一些台谏官员。

  开封府少尹何述道也抿唇不语,偶尔悄悄瞄一眼坐在列位左上首的赵栩。他无从龙之心, 却有从贤之心。开封府政事纷繁,这位殿下杀伐决断睿智无双, 素来留心诉讼, 裁决轻重没有不妥当的, 这两年京师的监狱空闲得厉害。他对燕王服气得很。

  赵昪忽地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燕王殿下熟悉军务,也曾率军出征。今殿下摄政监理裁决军国大事,臣等不敢擅专。请问依殿下所见, 是否该毁契丹兄弟之约,结盟金国?是否该为了八州而放虎归山?”他没想到谢相竟然也力主结盟金国,在如此巨大的国家利益之前,有几人能把持得住?他自己也想收复燕云,奈何一旦抵御西夏的同时再攻打契丹,这几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国库财力会消耗殆尽,更何况兵力也不足。

  赵栩抬起头,缓缓看向众人。众臣都静了下来,谢相举起玉笏:“还请殿下决断。”

  “贺敏。”赵栩淡淡开了口,却看向站在张子厚下首略退后了半步的另一位大理寺少卿。

  贺敏躬身出列,行了一礼:“臣在。”

  “吴王赵棣案如何结案的?刑部和审刑院又是如何说的?”赵栩语气平缓。

  “禀殿下,经大理寺审理,刑部礼部听审,协同宗正寺查检吴王府,拘吴王府长史、司马、谘议参军、记室等十余人问案,已查明吴王被阮玉郎所冒充的王府教授所惑,企图力证宫闱秘事,解太皇太后之忧。”

  贺敏的声音板正,毫无感情:“吴王与阮玉郎之间无财钱往来亦无美色交易,孙安春所言的承诺无凭无据,不足以采信。吴王并无谋逆之意,更无觊觎大宝之心,现痛心疾首悔恨交加。经两部两寺商议,审刑院核查无误,臣等昨日结案上疏,按祖宗法拟褫夺吴王亲王称号,收回食邑,留防御史一职。若今上另有敕书,可由编敕所呈送中书省制论,门下省封驳,再予以执行。”

  赵栩注视着贺敏,点了点头:“因此遭人蒙蔽行了恶事导致恶果,诸位认定无需入刑的?”

  堂中不少人心里打起了鼓,揣测燕王到底还是要收拾吴王了。

  贺敏垂首道:“入宫行刺,陷害清悟法师,皆由阮玉郎主谋,孙安春同谋。吴王所受惩处合乎法理。祖宗法历来宁纵不枉,庶民且疑罪从无,皇子亦然。如有不妥,还请殿下调取卷宗,以律法指点臣等。”他早有准备赵栩会挑刺,早已备全了相关律法条例在心中。

  “无需,贺卿在大理寺多年,熟悉律法,当不会判错。诸位所见呢?”赵栩转向谢相,温和地问道。

  谢相皱了皱眉:“两部两寺既已裁定,臣以为这般结案甚妥。”他也不希望燕王对吴王赶尽杀绝,先帝子嗣不盛,鲁王已殁,再兄弟阋墙,实在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