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0节(1 / 2)





  真是一家子的体面人!

  衙差最后恨恨地道:“还不信我们大人!”

  祝缨觉得这个口气,与张班头等人说王云鹤几乎一样了。问道:“你们刺史,是位好官?”

  衙差道:“当然啦!他老人家一定不会冤枉我们的!”

  “公文这会儿也该到他手上了,你们很快就能回去了。”祝缨说,然后一左、鲍二人便离开了。

  站在大理寺狱门口,祝缨忽然就笑了。左司直问道:“口供问成这个样子,你还笑得出来?”如果老管家那里是真的,那就没坏人了。如果衙差的话是真的,那就没好人了。无论是哪一种,都很难办!

  祝缨道:“我有点数了。”

  “你有什么数了?”

  祝缨道:“叫武相和崔佳成办一件事,把几个丫环婆子的囚室门窗给我用黑布蒙上、用木板堵住,不许透一丝光进去。”

  “诶?”

  祝缨道:“等我回来你就知道了。”

  “行!”

  然后祝缨就把大理寺狱的事情交给了左司直,然后自己和鲍评事去见郑熹,点了九个吏与他们一道出差。郑熹问道:“你有把握?”

  祝缨道:“一点点。”

  郑熹给她签了公文:“去吧。也不必急着回来,半个月,往返两千里,你……”

  祝缨笑道:“我以为只有老头子才会啰嗦的。”

  “滚!”

  祝缨滚了。

  九个吏里,祝缨特意把小陶也给带上了。小陶十分激动,问道:“祝大人,咱们这是办大案的吧?”

  祝缨道:“是受苦的!”

  小陶道:“我才不信呢!”

  不但他不信,所有的人都不信,盖因祝缨这一年来对大家实在是太好了。再说现在,她先带了一行人支取了公费置办了皮袍之类的御寒行头,然后才出发。还没出京,就白得一套皮衣,这能说不好?

  鲍评事对着小陶直摇头。

  出了京城,二十里先到一个驿站,祝缨对鲍评事道:“就此别过!小陶,你跟我走,你得跟得上我。”

  小陶傻眼了:“什、什么意思?”

  “你会骑马。”祝缨肯定的说。小陶的家境在吏中算不错的了,有自己的房子,娶着老吴的闺女,还能有点小爱好,比如骑马。他还能养得起个马呢!

  直到此时,小陶才知道小祝大人的好处是不能白拿的,得干活!

  祝缨带着小陶,拿着大理寺紧急公务的牌子,一路换马不换人,头一天就奔出一百多里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祝缨才和他在一处小驿停下。小陶脸色发白:“不、不会吧?夜里还要赶路吗?”

  “不用。”

  小陶放心了,爬着下了马。祝缨腿也有点软,但仍撑着。她是从六品,一套院子是没有了,但是在这个人不多的小驿,她得了三间屋子,有热水、有热饭。祝缨对小陶道:“去吃饭、泡个脚,睡觉,明天一早赶路。”

  小陶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明天……”

  祝缨从怀里掏出个匣子来,让狱丞沏了热水,说:“这里有参片,你含两片吧。”

  小陶心说:您这真是要玩儿命啊!不是!玩也别玩我的命啊!嗷嗷!

  祝缨真就带着他玩命,连着奔了四天,到了城门口又下起了雪来,小陶发誓:“我这辈子再也不骑马了!”

  祝缨道:“那你爬回京城?”

  小陶的脸惨白惨白的。

  两人顶着风雪进了城,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开始关了,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了,人人急着回家。小陶认命地道:“小人去刺史府为您投帖。”

  “不,你过来,先去李府。”

  “啊?”

  祝缨拿出一块玉佩,道:“你拿着这个,一路打听去求见李府的大娘子,就是李泽的妻子。告诉她,毕氏有身孕了,让她把家里的事情看好,李泽正在京城斡旋。因走得急,他带的人不方便派来,以这个玉佩为证,让你捎个口信。大娘子有什么话带回去,也告诉你转达,不要写信,不要落在字纸上。你现在就得走,不能留在府里。记住了吗?”

  小陶听得呆了!

  “祝祝祝祝,祝大人,你这是?”

  “蒙好你的头,不要让人看到你的脸,皮袍子反过来穿,腰牌不要用,声音粗着点儿,不要叫人听出来。懂了吗?”

  小陶张大了嘴。

  “你是日夜兼程,连奔了四天跑回来的,她要不信,不妨再等几天,看邸报上的消息。咱们动身的那一天,邸报上有一条,张御史南下。如果因此耽误了大事,可就怪不得你了。”

  小陶从地上爬了起来,拉起了兜帽:“小人这就去!”

  “骑上你的马!办完事到刺史府门口等我。”

  “是!”

  祝缨把自己的马拴到了刺史府外,裹紧了身上的斗篷,一路沿着小陶的足迹追踪到了李府外,悄悄地纵上了墙头。本地刺史办案颇有章法,案卷也总结得比较漂亮。案卷里有案发前后的描述,李藏居住何处,李藏长孙居住何处,如何赶到现场等等,都有描述。